科研進展

南海所最新成果提升超慢洋中脊地幔動力學認知在Nature發(fā)表

發(fā)布時間:2024-08-31 來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簡稱“南海海洋所”)林間院士團隊和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簡稱“海洋二所”)李家彪院士團隊、南方科技大學、法國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IPGP)等單位中外科學家,首次在極端的北極環(huán)境中,成功實施破冰并放置海底地震探測儀器,揭示了超慢速擴張洋中脊的巖漿活動的超強變化特征,提出主動和被動地幔上涌雙機制控制了全球洋中脊系統(tǒng)。

研究成果以“Highly variable magmatic accretion at the ultraslow-spreading Gakkel Ridge”為題發(fā)表在國際頂級學術(shù)期刊Nature上。海洋二所研究員張濤為論文第一作者,李家彪院士為論文通訊作者。林間院士與南海海洋所助理研究員查財財為共同作者。

洋中脊是地球表面最長的海底山脈,是洋殼與大洋板塊誕生的地方,孕育了大量礦產(chǎn)資源。地球上的超慢速擴張洋脊山脈,分別位于偏遠的西南印度洋與北極之下,林間院士與國際科學家團隊首先對西南印度洋中脊進行探測,提出超慢洋中脊地幔動力學經(jīng)典模型。冰封的北極發(fā)育著全球擴張速率最慢的洋中脊,但國際科學家一直無法到冰層下的加克洋中脊進行高精度海底地震實驗驗證。2021年,李家彪院士發(fā)起JASMInE國際科學合作計劃,國際上首次開展了大規(guī)模北極冰下海底地震探測,打破了國際上北極高緯密集冰區(qū)無法開展海底地震儀探測的斷言。

基于這項海底深部探測和綜合調(diào)查,研究團隊驚奇地發(fā)現(xiàn)北極超慢速擴張洋中脊極端豐富和高變化的巖漿供給特征,提出了全球洋中脊系統(tǒng)均受主動和被動地幔上涌雙機制控制的新理論,改變了一直認為的超慢速擴張洋中脊巖漿極度貧瘠的觀點。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831-0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