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進展

華南植物園揭示全球尺度下不同菌根類型木本植物抗旱性的差異

發(fā)布時間:2024-09-11 作者:scbg 來源:華南植物園

????叢枝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樹種具有顯著不同的養(yǎng)分吸收和利用策略,被認為是影響這兩類菌根樹種全球分布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菌根真菌幫助宿主植物吸收水分,并提升植物抗旱性。然而,全球尺度下AM和EcM木本植物在抗旱性上是否存在差異,以及植物的抗旱策略是否影響不同菌根類型樹種的分布格局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tài)中心植物生理生態(tài)研究組博士后劉小容,建立了包含全球308個樣地1457種木本植物(其中1139種AM和318種EcM植物)水力性狀的數(shù)據庫,通過對比AM和EcM植物水力性狀的差異探究這兩類植物在抗旱性上的差異,發(fā)現(xiàn)AM被子植物比EcM被子植物具有顯著更低的抗旱性,特別是在濕潤的地區(qū)或生物群系;然而AM裸子植物比EcM裸子植物具有顯著更高的抗旱性,特別是在干旱的地區(qū)或生物群系。同時,相比于EcM木本植物,AM木本植物的水力性狀具有更高的變異范圍,包括種間和種內變異性,以及對環(huán)境水分條件更高的敏感性。該研究厘清了全球尺度下AM和EcM木本植物在抗旱性上的差異,以及進化歷史和生物地理對AM和EcM木本植物抗旱性的影響,揭示了植物的抗旱策略也是影響不同菌根類型樹種的分布格局和響應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因子。

????該研究將不同菌根類型樹種抗旱性的差異從個體水平擴展到了全球尺度,對預測未來氣候變化背景下植物生長、存活和分布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結果已近期在線發(fā)表于國際主流刊物New Phytologist(《新植物學家》)(IF5-year=10.2)。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廣東省重點實驗室項目的資助,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111/nph.20097

圖1. 全球尺度下不同水分條件和生物群系中叢枝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木本植物水力性狀的差異。





附件下載: